海口新闻网 > 国内 > 正文
鱼肥米足兆丰年 电助青山有回响

8月31日清晨,薄雾在察尔森水库北侧的山谷间盘旋翻转,一轮红日冲出,草原、稻田、蒙古包、河流都被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咔嚓!”“咔嚓!”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草原上拍下了察尔森最美的剪影。是什么让外地游客如此着迷?这里的村庄到底有着怎样的绿色密码?当天,察尔森供电所的职工白金钢和王喜两人到旅游村排查用电设备安全用电隐患,跟随他们的脚步,察尔森“内蒙古首批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强镇”的发展密码一步步揭开。

image.png

电入寻常百姓家

察尔森供电所的的小院被时间花海旅游区包围着,察尔森供电所的电力人,从“鱼米”为源头,不断努力,让过去稀缺的电“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步一步让这座小镇人民迈入了“清洁电气时代”的发展快速路。

image.png

1989年,察尔森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为当地电力发展带来了复苏,开启了当地居民由水电站供电的历史。彼时的察尔森镇受季节气候影响,电力供应极不稳定,仅有1条10千伏供电线路,因电力紧缺,供电范围仅限镇上几户住户或重要商户,每户限安一盏点灯,瓦数为15瓦或25瓦。供电时段也有限制,从晚上6点到12点停止。考虑到电力供应“僧多粥少”的状态,察尔森政府提出申请由供电公司接管服务当地用电。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11年。这一年,农网改造的风吹到了这片绿色的土地,6条10千伏相继投运。察尔森镇形成了以6条10千伏线路作为“主路”,多条备用线路延伸点亮了察尔森镇的每一户居民、每一座蒙古包,察尔森供电可靠率达到95。电通民富,自此,察尔森镇的发展驶入了快速路,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发展热潮。

“煤改电”清洁取暖

“听了你们的建议,我们把办公楼重新改造铺上了石墨烯,通上电就像地暖一样,无污染,还能精准控温、加热速度快,相比较煤采暖一冬天能省一大半费用。”8月15日,察尔森供电所职工白金钢来到察尔森灌溉用水服务中心对煤改电用户进行上门维护保养。

受地理位置影响,兴安盟地区供热期长达6个月,近年来,察尔森供电所在辖区内大力宣传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带气”推广电气化改造。为了将“煤改电”工程打造成暖身又暖心的民生工程,察尔森供电所按照“变压器-线路”分级逐级分析设备实际情况,并将任务分配到个人,察尔森灌溉用水服务中心的石墨烯取暖就是供电所的职工在分析比较电采暖的方式后,提出的企业最优取暖方式。

电力激发产业活力

绿色,是察尔森小镇的颜色,也是察尔森发展的底色。2017年,兴安盟家禾米业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住宿旅游、餐饮服务的重要项目在察尔森投建。随着景区建设的推进,察尔森供电所组织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对接家禾企业负责人,通过实地考察、走访调查家禾米业的酒店民宿,因地制宜优化供电布局,对箱变选址、线路走径、表计安装位置都一一进行精心设计,为景区量身打造入户线等供电设施,使电网建设与家禾农业观光地貌完美融合。

为了每一粒米的源头有保证,家禾米业通过从农户手里租用耕地等方式每年种植千亩高标准农田,当地农户通过出租耕地有了一笔稳定的收入。千亩农田的灌溉时刻牵动着察尔森供电职工的心,2020年春节刚过,察尔森供电所所长就带领13名职工利用一个多月时间检查全镇所有6条用电线路,大小抽水泵、抽水机一百余个,保证春季水稻出芽关键时期的灌溉用电。2020年家禾稻米加工厂年产量2.4万吨,优质的大米销往北京、呼和浩特、上海等国内多个城市。

旅游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景区民宿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原来镇上人主要靠种地过活,年轻人就外出打工,没别的出路。”察尔森景区旁的孙老板说,前两年他家靠着景区建起了农家乐。近年来。察尔森景区新增民宿、农家乐、餐厅100余家,户均年营业额超过8万元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以“稻米、鱼”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年销售额超稳步提升;景区周边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突破2万元。

不负青山,必有回响。当旭日从山谷间缓缓升起,察尔森供电所的全体职工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致力于建设环保、智能、节能、清洁、安全,打造察尔森镇“零碳”美丽乡村。

作者:王健、张泽林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新闻排行
热帖推荐

海口新闻网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中国图片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2012-2019 cns-photo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新闻网 版权所有